當我們學習英文時,有些語法結構總讓人感到猶豫不決,比如「either/or」與「neither/nor」這對常見的連接詞搭檔。對許多人來說,即使語言已學多年,碰到這兩組詞還是會遲疑,生怕用錯。這樣的困擾很普遍,畢竟這類語法雖然基礎,卻又牽涉細節與語感。但只要掌握幾個要點,這些語言工具就會變得自然好用。
「Either/or」與「neither/nor」本質上就像語言中的指標,用來引導讀者辨識不同的選項。譬如說,「We can go either to the beach or to the mountains.(我們可以去海灘或山區其中之一)」是在提出兩個可能的去處;而「I want neither the beach nor the mountains.(我既不想去海灘,也不想去山區)」則是在拒絕兩者皆非。這種差異看似簡單,其實背後隱含句子邏輯與語氣的轉換。
想像某天在倫敦的午後,英語老師Emily在課堂上問學生:「Would you like to go either to the museum or the theater this weekend?(這週末你想去博物館還是劇院呢?)」她希望學生從兩個活動中選出一個。這種語氣是開放且選擇性的。而在同一堂課裡,有學生回答:「I want neither. I just want to rest.(我兩個都不想去,我只想休息。)」這就明顯拒絕了兩種選擇。這樣的生活對話在歐美教學場景中很常見,也凸顯出這兩組詞的實用性。
進一步說明,當「either/or」連接兩個主詞時,動詞要根據靠近它的主詞來決定單複數。例如紐約一位小學老師James批改作文時,可能看到這樣的句子:「Either the parents or the chil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homework.(要么是父母,要么是孩子負責做功課。)」,動詞「is」跟著靠近的主詞「child」。如果句子換成「Either the child or the parents are responsible.」,動詞自然變成複數的「are」。這條規則同樣適用於「neither/nor」。舉例來說,英國一所中學的教務主任在寫會議記錄時,寫到:「Neither the headmaster nor the students were informed.(校長和學生都沒有被告知。)」,動詞「were」對應複數的「students」。反過來說,「Neither the students nor the headmaster was informed.」則使用單數動詞「was」。
無論「either/or」還是「neither/nor」,都要遵守平行結構原則。所謂平行,是指兩邊的語法形式要一致。如果一邊是動詞短語,另一邊也應如此。例如:「Either bring a gift or send a card.(要麼帶禮物,要麼寄張卡片。)」是正確的;但如果寫成「Either bring a gift or a card should be sent.」就顯得不協調,前半是動詞短語,後半卻是完整子句,結構不對等,容易造成語意混亂。
在實務應用上,還有些進階小技巧。例如「either/or」只能用於兩個選項。如果說:「You can either have cake, ice cream or pie.(你可以選蛋糕、冰淇淋或派其中之一。)」這其實不妥,因為「either」表示二選一。正確說法應該是:「You can have either cake or pie.」或者乾脆移除「either/or」,說成「You can have cake, ice cream or pie.」即可。
此外,「neither」還可以單獨使用,擔任限定詞或代名詞。例如法國巴黎某國際學校的學生報告中,常見這句:「Neither candidate impressed the voters.(兩位候選人都沒有讓選民滿意。)」此處「neither」修飾「candidate」;又或「Two proposals were made, but neither was accepted.(提出了兩個方案,但兩個都沒被接受。)」這裡「neither」當代名詞用。
對非英語母語者來說,另一個常見錯誤是將「not」和「neither/nor」一起使用,造成不必要的雙重否定。比如:「I don’t like neither chocolate nor vanilla.(我不喜歡巧克力也不喜歡香草。)」其實這會變成語意上的肯定,與原意相反。正確且清楚的說法是:「I like neither chocolate nor vanilla.」或「I don’t like either chocolate or vanilla.」,兩者都是拒絕巧克力和香草,語法清晰,避免誤解。
回到學術寫作,例如哈佛的研究生撰寫論文時,為表達複雜邏輯,常使用這種結構來保持語義平衡:「Neither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nor the survey results from the urban centers provided conclusive evidence.(北部地區收集的數據和城市中心的調查結果都沒有提供決定性證據。)」雖然句子冗長,但兩個部分保持平行,讓讀者快速抓住重點。
總而言之,熟悉掌握這些語法結構不只是為了遵守規則,更是為了讓你的想法表達得更清楚有效。用「either/or」,你能在兩個選項間靈活選擇;用「neither/nor」,則能優雅地否定兩者。關鍵是理解它們的語意差異,保持語法一致,並依照靠近主詞決定動詞形態。透過持續練習,這些語法會自然成為你語言表達的一部分。
語言的規則不應成為束縛,而是幫助我們精準溝通的工具。掌握「either/or」和「neither/nor」,就是握住了寫作和對話的關鍵,讓你說話和寫作更有層次、更具說服力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