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大學國際學生英語能力測試的現況與爭議

 近期,由杜恩迪大學與劍橋大學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,引發了英語教學界對於「非傳統」英語能力測試的廣泛討論。該研究針對英國50所大學的調查結果,對於包括多鄰國(Duolingo)英語測試以及牛津教育集團(Oxford Education Group,簡稱OIEG)所推出的線上英語水平測試(ELLT)在內的測試安全性、有效性及準入門檻提出質疑,並對通過這些測試入學的學生語言準備狀況表達了擔憂。


長久以來,IELTS(雅思)測試、TOEFL(托福)以及劍橋大學的C1 Advanced測試一直是英國大學廣泛認可的英語能力衡量標準。這些考試憑藉嚴謹的學術驗證和廣泛的信譽,成為各大學招生時的「通用貨幣」。此次研究中,IELTS更被視為「安全英語語言測試」(SELT)的代表,廣受信賴。

然而,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,線上及遠端考試需求迅速增加,促使包括多鄰國英語測試在內的新興考試逐漸崛起。多鄰國英語測試因其低廉的價格與便捷的測試方式,受到越來越多學生青睞,且獲得全球超過5,900所院校的接受,包括多數常春藤名校以及部分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成員。然而,在英國50所受訪大學中,該測試的接受度僅為6所,這成為該研究批判的核心之一。

對於研究中針對多鄰國及OIEG的負面評價,兩方皆予以強烈反駁。多鄰國強調,他們的測試在學術嚴謹性、考試誠信及易取得性方面取得了平衡,且正逐步擴大全球接受度。OIEG則表示,ELLT經過獨立審核與與IELTS、TOEFL的標準對標,並設有多重安全措施,包括生物識別身份驗證與人工智能監控,以保障考試的公正性。他們還積極追蹤學生入學後的學習成效,確保測試能持續支援學術成功。

此外,英語考試專家Michael Goodine提醒,對於該研究中提出的質疑應保持審慎,因為這些多屬個案或主觀意見,缺乏全面數據支持。他更提出反思,若英語水平真的在下降,或許問題並非出在新興測試,而是傳統考試本身,這為長久以來被視為標準的考試模式帶來挑戰。

英國大學在選擇入學英語測試時,面臨如何兼顧嚴謹標準與擴大招生機會的雙重壓力。部分學校對新興測試持保守態度,擔心安全性和測試準確度,但也有學校願意接受創新,以降低學生的參試門檻並促進多元化。

對於許多國際學生而言,這場關於英語測試的爭論具有切身影響。測試的選擇關乎申請學校的範圍、經濟負擔,以及後續的學習體驗。傳統考試昂貴且需要現場參試,而新興線上考試則兼具便捷與經濟,但接受度尚未完全普及。

整體而言,英語語言評測的未來充滿變數。英國大學須在保護學術品質與促進教育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,並在評估各種測試的優缺點時,秉持科學且透明的態度。學術界和考試機構共同致力於確保測試的嚴謹性與可信度,才能真正幫助國際學生成功踏入學術殿堂。


這場關於英語測試的辯論,也反映出全球化背景下語言評估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。無論是傳統還是新興測試,其根本目標都是確保學生具備在高等教育中學習和交流的語言能力。隨著技術與教學理念的演進,英語測試必須持續調整與優化,才能滿足日益多樣化的學生需求與教育環境。

對學生、教育者及大學而言,理解這一轉型中的測試生態尤為重要。唯有在公平、公正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語言測評工具,才能支持國際學子開啟成功的學術旅程,真正體現教育的普惠與質量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