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取得連結
- X
- 電子郵件
- 其他應用程式
在英國歷史課本中,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幾乎家喻戶曉。這場改寫歷史的戰爭,使威廉一世奪得英格蘭王位,象徵諾曼征服的開始。而紀錄這段歷史的,不是史書,也非壁畫,而是一幅長達七十公尺的刺繡掛毯──巴約掛毯。這件擁有九百多年歷史的藝術品,終於將於2026年回到英國,並在大英博物館展出,這也是它自誕生以來首次回到英國本土。
許多歷史學者認為,這幅掛毯其實誕生於英國肯特郡,時間是11世紀。當時巴約主教,也是威廉一世同母異父兄弟的奧多主教,委託製作這幅掛毯,希望用藝術記錄威廉征服英格蘭的歷程。整幅掛毯宛如中世紀連環畫,以細膩的刺繡技巧描繪戰前準備、諜報行動、航海征途,直至戰鬥激烈和勝利加冕。觀看這七十公尺的長卷,彷彿親歷千年前的歷史時刻。
此次巴約掛毯的回歸,是英法兩國政府長期協商的成果。根據協議,法國將這件國寶借展給大英博物館,而英國則以第七世紀盎格魯-撒克遜時期的文物作交換,包括著名的薩頓胡古船墓出土品,如威嚴的頭盔。薩頓胡位於英格蘭東部蘇福克郡,是1939年發現的重要古墓地,藏有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,素有「英國的圖坦卡門」之稱。這些文物將赴法展出,象徵兩國文化交流的新篇章。大英博物館館長尼古拉斯·卡利南表示:「巴約掛毯不僅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,更象徵英法歷史的緊密聯繫。能在大英博物館展出,意義非凡。」這樣的文化交流在博物館界十分罕見,近千年未離開法國的國寶,終於在倫敦與世人見面,勢必掀起觀展熱潮。
英國文化大臣莉莎·南迪則說:「巴約掛毯是英國創作的藝術奇蹟,也是民族記憶的一部分。能在2026年迎回它,是歷史的修補與文化的團圓。」
對許多英國人來說,這不只是展覽,更是與過去的對話。倫敦歷史老師艾瑪·格蘭特分享:「我帶學生看掛毯時,他們覺得像漫畫,生動、有趣且易懂。它讓中世紀不再遙遠,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歷史。」
巴約掛毯的魅力,正來自它獨特的敘事方式。沒有文字,僅靠畫面與人物動作,就能講述完整故事。法國藝術史學者熱拉爾·德拉庫瓦稱其為「中世紀的電影膠卷」。近年來,導演彼得·傑克森拍攝《魔戒》時,也參考掛毯構圖設計史詩場景。
這幅掛毯雖名為「掛毯」,卻少有掛在牆上長時間展出。它多數時間收藏於法國巴約博物館,僅偶爾公開展示。法國對其保護嚴格,二戰期間曾被德軍短暫移往巴黎,企圖作政治宣傳,後又迅速被盟軍歸還。
此次英法協議也引發文化界關注。部分法國學者擔心運輸風險,但法方強調將由專業團隊護送,並嚴控溫濕度與光線,保障文物安全。英國則表示,大英博物館已升級展廳設備,為掛毯提供最佳展示環境。
2026年9月起,巴約掛毯將在大英博物館賽因斯伯里展廳展出,預計展期至2027年7月。展覽除了展示全幅掛毯,還搭配數位互動,幫助觀眾了解畫面背景與人物關係。預計邀請知名歷史作家如瑪麗·比爾德或主持人丹·斯諾策劃導覽,讓這件古老文物活起來,走入現代生活。
巴約掛毯的重返,不會立刻改變歷史認知,但提醒我們歷史是活生生的人們所書寫的故事。從肯特的刺繡工匠、巴約主教,到今日各地的觀者,掛毯串連了九百年時光與情感。當我們凝視這段由線與針織成的歷史,也正是凝視我們共同的文明記憶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