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化與科技快速變動的時代,選擇什麼樣的專業不僅影響學生未來幾年在校表現,也深刻決定就業機會、專業彈性以及長遠發展。對準備留學的大學生或研究生而言,了解哪些領域在未來有成長潛力、哪些國家與大學在這些領域有優勢,是非常關鍵的一步。
這篇文章整理 AI/機器學習、大數據與資訊分析、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等熱門方向與 emerging 領域,並且列出亞洲及國際上的具體數據與大學案例,幫助你做比較與決策。
為何選擇專業很重要 + 全球人才需求趨勢簡述
-
根據最近的報告,亞洲—尤其是東南亞與中國—企業越來越重視 AI/資料分析/環境相關技術與政策的投入。比如在泰國,一項 AWS + Access Partnership 的調查指出,到 2028 年,98%的泰國組織預計會使用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工具。
-
在新加坡,就業市場中要求 AI 技能的廣告與職位顯著上升。Indeed 的資料顯示:「提到 AI 的職缺廣告比例」自近年來大幅提升。
-
此外,薪資方面也有差異。新加坡的研究發現,具備 AI 技能的員工其薪水可能比未具備者高出 25%以上。
這些趨勢表明:專業選擇若能貼近全球與區域的產業需 求,以及未來技術/政策的方向,自我競爭力與職業空間會大得多。
AI 與機器學習
為何熱門
-
幾乎所有主要科技公司(包括大企業與初創)都在投資 AI 或將之整合進產品與服務中。自動化、語言模型、影像處理等需求迅速上升。
-
在亞洲,企業對 AI 人才的需求成長率非常高。例如:在馬來西亞,要求 AI 相關技能的職缺比例從 2021 年到 2024 年持續上升;雖然整體就業市場可能有疲軟,但 AI 相關工作相對抗跌。
課程與技能要求
要學好的 AI/機器學習,通常需要具備以下基礎與進階能力:
類型 | 技能或背景 |
---|---|
數學與統計 | 線性代數、機率論與統計、優化理論等 |
程式語言與工具 | Python、R;機器學習框架如 TensorFlow、PyTorch;資料庫與大數據工具(SQL, NoSQL, Spark) |
算法與理論 | 機器學習算法、深度學習、自然語言處理、計算機視覺等 |
實務經驗 | 資料前處理、標註資料、模型部署、實驗設計;實習與科研項目非常加分 |
國際與亞洲大學舉例
-
國際大學:像麻省理工學院(MIT)、卡內基梅隆大學(Carnegie Mellon)在 AI/ML 領域長期被認為領先。
-
亞洲大學:
• 新加坡國立大學(NUS)與南洋理工大學(NTU)在環境科學與科技領域亦表現強勁。比如 NUS 在 QS/THE 的環境科學排名中常居亞洲前十。
• 中國的清華大學(Tsinghua University)、北京大學(Peking University)在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上投入甚巨,也有傑出的研究產出。
潛在職業方向
-
AI 工程師(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)
-
AI 研究員/博士研究(尤其是在語言模型、計算機視覺、強化學習等前沿方向)
-
AI 系統設計與部署(包括 MLOps、AI 在應用中的 ethics/公平性/監管合規性等)
-
跨領域角色,如 AI + 醫療、AI + 金融科技、AI + 環境監測與智慧城市
大數據與資訊分析
數據時代背景與行業需求
-
隨著物聯網(IoT)、線上行為分析、電子商務與金融交易等領域數據量爆炸,企業需要把數據變成可以決策的洞察。
-
在亞洲,例如馬來西亞,資訊與通訊行業雖然某些部分職缺下降,但資料與高階分析(Data & Advanced Analytics)仍被看作未來幾年成長的重點之一。
課程與技能要求
-
資料庫系統、分散式計算、大數據處理工具(Spark, Hadoop, etc.)
-
統計模型與機器學習的基本原理(回歸、分類、群聚分析、時間序列分析)
-
資料視覺化(如 Tableau, Power BI, D3.js 等)與資料呈現能力
-
數據倫理、隱私保護、資料安全意識
國際與亞洲大學/專業案例
-
IIT Guwahati 的 Mehta Family School of Data Science & AI 在 2021–2025 年培育首屆 B.Tech “Data Science & AI” 學生。這類本科+專門化的課程在印度內部頗受關注。
-
香港科技大學(HKUST)提供「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Technology」其中包含金融數據分析、機器學習、區塊鏈等模組,是 FinTech + 資料分析結合的典型例子。
實習與就業前景
-
資料分析師(Data Analyst)、商業智能分析師 (Business Intelligence Analyst)、資料科學家(Data Scientist)是目前需求很高的崗位。
-
此外,很多企業在做數位轉型(digital transformation),許多傳統產業(如製造、零售、農業)也在導入基於資料的優化流程,因此跨行業的機會多。
-
工資差異龐大,一方面看國家與產業,另一方面看是否具備實務經驗或專案作品。若在亞洲頂尖大學畢業並有實習或研究背景,競爭力非常強。
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
全球氣候變化背景
-
氣候變化、極端天氣、生物多樣性喪失、海平面上升等問題日益嚴峻,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(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、IPCC 等)在加強政策與資金投入。
-
環境科學不只是自然科學,也包括政策、經濟、法律、工程等跨領域合作。
國際政策與科研項目
-
很多國家有「碳中和(carbon neutrality)」「綠色金融」「可持續城市」「再生能源」等政策目標,這催生相關科研項目與政府/公共機構的職位。
-
例如中國在 14 五年規劃與之後的規劃中對環保科技、碳排放監測、環境工程等投入大;新加坡、南韓、日本等也都制定了明確的可持續政策目標。
國際與亞洲大學舉例
-
在環境科學(Environmental Sciences)學科排名中,亞洲大學中有約 116 所大學開設該課程,其中有 20 所進入全球前 100,9 所在前 50。
-
具體例子:清華大學(Tsinghua University)排名第九,是亞洲唯一進入全球環境科學前十的學校。
-
另外,國立新加坡大學(NUS)與南洋理工大學(NTU)分列亞洲環境科學的前 10–20 名。
可就業方向
-
政府機構(環保署、氣候變化政策部門、水資源管理、公眾衛生等)
-
NGO 與國際組織(如綠色和平、世界自然基金會、UNEP 分支)
-
私企與諮詢公司,尤其是做環境影響評估(EIA)、風險評估、可持續供應鏈管理、再生能源公司、環境監測技術公司等
-
學術研究與教學,尤其是與政策、法律或經濟結合的領域
其他潛力專業
這不是全部,以下是未來也被看好且與上述專業有交叉或補充效應的:
-
健康科技 / 生物醫學工程(Health Tech / Biomedical Engineering):像生物資訊學(Bioinformatics)、基因工程、醫療影像 AI、遠端醫療等都有潛力。這些領域可與 AI /大數據結合。
-
金融科技(FinTech):隨著數字支付、區塊鏈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、監管科技(RegTech)成長,FinTech 專業(例如金融分析 + 區塊鏈 + 資安)越來越搶手。亞洲如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有不少專門 FinTech 的碩士課程。
-
可持續發展政策與國際環境法(Sustainable Policy & Environmental Law):政策與法律背景結合環境科學/經濟的跨學科專業也會越來越重要。
選擇專業的實用建議
-
根據個人興趣、能力與職業目標選擇
-
如果你喜歡編程、數學、抽象理論 → AI/大數據可能較適合。
-
如果你關心社會議題、自然、生態、政策 → 環境科學/可持續發展或許更貼近心願。
-
考慮自己的強項(比如統計/資料處理/程式語言/調研/寫作與政策分析)。
-
-
看課程設計與實習機會
-
選有實作項目(Projects)、實習機會、與業界合作的課程。
-
如果課程提供跨領域選修(例如 AI 與環境/政策的結合),那彈性高。
-
-
看大學與地區的優勢
-
亞洲的中國大陸、新加坡、南韓、日本,以及台灣在 AI+環境科學、FinTech 等方面的研究與政策投入都不錯。
-
舉例來說,Asia University(台灣)在「AI」與「Green and Sustainable Science & Technology」上在 U.S. News 亞洲排名與專業排名中表現領先。
-
-
關注未來行業動態與政策環境
-
政府補貼、國際協定(如氣候協議)、監管政策(AI 道德規範、資料隱私法)等,都會影響該領域的就業與研究方向。
-
學習與時俱進,例如生成式 AI 的法律與倫理問題、碳交易與 ESG / 可持續報告標準等。
-
未來熱門專業並非空談,而是有很多可觀察的趨勢與具體數據支持的。AI/機器學習、大數據/資訊分析、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,這些方向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實務應用,都有強大動力推動。
作為準備留學的你,建議從現在開始:
-
做好專業與興趣的自我分析
-
多蒐集不同國家與大學同專業課程的具體資料(課程內容、教授背景、研究方向、實習機會)
-
建立一些可展示能力的實踐經驗或作品(專案、實習、研究等)
-
關注政策與產業新聞,因為那常常決定哪些領域獲得資金與重視
選對專業不保證一路暢通,但選錯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與成本調整。提前規劃與謹慎抉擇,是你在未來留學生涯與職業生涯中能夠取得比較好起點的關鍵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