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熱浪來襲,學習也需要降溫

倫敦的夏天,今年顯得格外不同尋常。才六月底,氣溫就飆升到將近攝氏三十五度。對許多歐洲地區的居民來說,這樣的熱浪並不尋常,尤其是對那些長時間待在室內讀書、工作或上課的學生而言。人們總以為熱天只是出門要防曬、多喝水這麼簡單,但對於需要長時間專注於學習的人來說,炎熱的天氣其實正是一種考驗。

不妨看看美國高中生艾蜜莉的例子。她在紐約市一所特殊高中就讀,暑假準備申請大學,整天關在家裡寫申請信、刷SAT模擬題。家裡沒有冷氣,只有一台老舊的風扇,當溫度接近90華氏度時(約攝氏32度),她發現自己注意力渙散,讀書時老是分心,不知不覺就開始滑手機。後來,她將學習時間調整到清晨和傍晚,在氣溫較低的時段進行高強度的閱讀和寫作,白天則穿上寬鬆的衣服、喝冰水,甚至一邊在腳底泡著涼水、一邊用筆電讀資料,讓身體與頭腦同步「降溫」。這個簡單的調整,讓她的效率提升不少。

不少人低估了高溫對大腦的影響。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,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攝氏30度時,人的專注力會明顯下降,特別是在沒有冷氣或通風不佳的情況下,認知表現與記憶力都會受影響。這對於長時間準備考試、寫報告或進行遠距課程的學生來說,是不容忽視的隱憂。

但「涼快」不只是外在的感覺,還與身體的水分平衡有關。以在巴黎攻讀研究所的傑森為例,他每天早上會在自家陽台上用大號水壺裝滿冰水,隨時提醒自己喝水。他還會準備一些西瓜、葡萄或橙子等含水量高的水果,當作讀書期間的點心,既解渴又補充能量。「不要小看這些細節,光是改變下午茶的內容,就讓我頭腦清醒很多,」他說。

除了飲食與作息上的調整,穿著也是學習者常忽略的一點。美國加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建議學生,在酷熱天氣下,選擇棉質、淺色、寬鬆的衣服,讓身體自由排汗、通風。她也建議學生戴上寬邊帽,即便只是短暫出門購物,也能減少曝曬帶來的疲勞感。

此外,有養寵物的學生還要特別留意毛孩們的狀態。英國布里斯托的一名大學生丹尼爾經常在後院搭帳篷讀書,旁邊則讓他的拉布拉多犬躺在樹蔭下。他會準備兩碗水,一碗給自己,一碗給狗,偶爾還會將毛巾用冷水打濕,鋪在狗身上降溫。他說:「當你感到熱得難以集中時,毛孩子們也不舒服。我們一起找辦法過這個夏天。」

有時候,保持學習的節奏,不一定是繼續坐在書桌前硬撐。來自德國柏林的莉娜是位大學生,她暑假期間參加了一門線上課程,內容繁重。她乾脆把筆電帶到附近公園的涼亭裡,一邊曬著微風中的陽光,一邊聽講義、寫筆記。她說,當身邊環境愉快,思考也自然流暢。

當然,防曬依然不可忽視。許多學生認為只要不去海邊,就不需要塗防曬乳,其實這是個大誤會。只要有陽光,無論是在陽台上讀書還是在公園裡翻筆記,皮膚都會受到紫外線影響。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員娜塔莉表示,她會設定鬧鐘,每兩小時重新塗一次防曬,並會選擇SPF50、且標示「防水」的產品,即便只是流汗也要補擦。這一點對長時間戶外學習者尤其重要。

天氣再熱,也不能讓學習停擺。最重要的是學會聰明地與高溫共處。學習本身就需要體力與腦力的結合,在酷暑中,這樣的結合更仰賴細節的照顧。無論你是坐在圖書館裡準備期末,還是在線上課堂裡跟著進度,只要肯花一點巧思與安排,熱天也能成為高效率學習的好時機。

畢竟,學習不只是腦袋的事,也是一場與身體、環境的合作。熱,是天氣給我們的考驗,也是調整生活節奏的契機。只要願意嘗試,每一滴汗水,也都可能是智慧的積累。

留言